國父誕辰紀念日暨中華文化復興節

十一月十二日

國父孫中山先生 (一八六六至一九二五年) 領導國人推翻滿清,廢除帝制,並以其創立之三民主義 (民族、民權、民生) 與五權憲法 (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建立民主中國,改變數千年家天下之恆規,其功於中華民族,彪炳千古。

國父深悉國人並無民主意識,建立民主制度,當漸進式推行。是以  國父訂定三階段漸進,分軍政、訓政、憲政。民國三十六年 (一九四七年) 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政府公布「中華民國憲法」,其研訂歷經北伐、剿匪、抗戰,共三十六年,終至完備。惟中共叛亂,大陸淪陷,今僅存於臺灣。

國父亦深悉中國之政治、社會與文化價值,必須立基儒家思想,固其政治理論結合儒家之四維八德 (四維者禮、義、廉、恥,八德者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中華民族方能生生不息,綿延永久。

每逢十一月十二日  國父誕辰,國人懷念為中國民主鞠躬盡瘁之一代偉人,同時沉思其未竟之志。中國之方向,  國父於晚清早已訂示,尚待國人奮鬥不懈。

民國五十五年 (一九六六年) 五月,中共在大陸推動「文化大革命」十年,有破四舊口號:「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澈底摧毀中國數千年倫理與文化。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共副主席葉劍英稱:「文革鬥死二千萬人,鬥爭一億人,浪費八千億人民幣。」縱中共間亦承認其慘烈。當「文革」爆發,中華民國政治與文化界一千五百人,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並要求規定每年十一月十二日  國父誕辰日作「中華文化復興節」。

民國五十六年 (一九六七年) 七月,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先總統蔣介石先生任會長。同年,  蔣公於「國父一百晉三誕辰暨文化

復興節紀念」撰文曰:

「古人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禮義廉恥』,就是我民族文化,對於國民生活行動的具禮表現,這亦就是我們倫理文化的精神之所在,乃是當前我全體教育文化界諸君子對國家與青年,所應負的重大責任。」

盰衡國內外時局,提倡禮義廉恥,至為迫切,猶長旱春雨,沉痾靈劑。

 

首役

光緒二十年 (一八九四年),西曆十一月二十四日, 國父孫中山於檀香山與兄德彰、鄧蔭南、何寬、黃華恢等二十餘人,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誓辭曰:

「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翌年一月 國父返回香港,二月二十一日,與楊衢雲、陸皓東、陳少白、鄭士良、謝纘泰、黃詠商等成立興中會總部,租中環士丹頓街十三號,託名「乾亨行」。三月十六日,決議招集三千義士攻廣州,以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軍旗。

十月又設興中會分會於廣州城內雙門底上街王家祠。事洩,清廷捕獲四十餘黨人,陸皓東、程奎光、程耀宸、丘四、朱貴全等剮斬成仁,另懸賞緝拿 國父及餘黨。廣州首次起義雖敗,然民主之火,終可燎原,十七年後,清廷乃亡。

一八九五年香港興中會總部,託名「乾亨行」故址

一八九五年陸皓東烈士設計青天白日軍旗

一八九五年第一次廣州起義,興中會設址城內雙門底王家祠

抵英

光緒二十一年 (一八九五年) 十月二十九日, 國父孫中山脫險離廣至港,赴神戶、橫濱、檀香山、舊金山、紐約,終於翌年九月三十日,抵英國利物浦,轉乘火車,十月一日抵倫敦。二日,謁香港西醫書院老師康德黎於其 Devonshire Street 四十六號府邸,師已為 國父租借 Gray's Inn Place 八號寓所,翌日遷入。現址外牆尚見紀念 國父之銅牌,文曰:

“ SUN YAT SEN 1866-1925 FATHER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LIVED IN A HOUSE ON THIS SITE WHILE A POLITICAL EXILE FROM HIS COUNTRY ”

一八九五年十月  國父離港赴英行程圖

一八九七年英國利物浦海港碼頭。圖片來源:Wikipedia

國父居倫敦 Gray's Inn Place 八號舊址。圖片來源:alondoninheritance.com

Gray's Inn Place 八號今貌。圖片來源:alondoninheritance.com

Gray's Inn Place 八號外牆 國父紀念銅牌。圖片來源:宋澹宜律師

恩師

國父孫中山恆以「老師」頭銜尊稱康德黎,其誼實介師友,猶近摯交知遇。康德黎嘗言:

「余未見若孫中山者。倘客問相識中有近聖人乎?余當即覆孫中山耳!」

國父於倫敦幾每日造謁康氏傾談,歷年書信往返亦頻。

康德黎爵士 Sir James Cantlie 遺影。圖片來源:倫敦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康德黎爵士 Sir James Cantlie

康德黎爵士 (一八五一至一九二六年),蘇格蘭人,外科醫生。畢業阿伯丁大學,受訓查林十字醫院,嘗替聖約翰救護隊編撰「民事急救手冊」。一八八三年埃及霍亂為虐,遠涉行醫。一八八七年攜眷赴香港,與孟生醫生供職香港西醫書院,既可鑽研熱帶疾病,又解夫婦親歷遠東之素願。 國父自一八八六年習醫於廣州博濟醫院附設之醫科學校,一八八七年轉入新創之香港西醫書院,一八九二年以第一名畢業,兩人深誼始於書院。一八九六年康德黎歸國,居港八年間,廣遊中國、印度、日本鑽研熱帶疾病,一八九八年協創「熱帶醫學期刊」,一八九九年協創倫敦熱帶醫學院,一九零七年合創英國皇家熱帶醫學暨衛生學會。著「香港麻風病」,「孫中山與中國之覺醒」,「急救傷者」等。

康德黎翻譯暨簽署 “ Beri Beri ”「腳氣病」

康德黎翻譯 “ Beri Beri ”「腳氣病」內頁

康德黎翻譯並簽署 “ Beri Beri ”「腳氣病」一八九三年印本。

簽署文曰:

“Dr. Hamilton Wright with compliments J. Cantlie.”

康德黎故居,倫敦 Devonshire Street。四十六號 (大門居中) 今貌

中華民國駐英大使施肇基於 Hertfordshire 聖約翰教堂樹立康德黎紀念碑。圖片來源:Chinahyming.com

蒙難

光緒二十二年 (一八九六年) 十月十一日星期天,即 國父孫中山抵倫敦後第十日,早晨十時半, 國父赴 Devonshire Street,欲偕康德黎夫婦參加教堂禮拜,蓋師生皆基督教徒。清廷使館位於 Portland Place 四十九號,旁鄰 Devonshire Street,僅數分鐘步行距離。途經 Portland Place,一華人趨前以英語相問籍貫,後以粵語交談,畢他鄉巧遇同胞之常態,初未見異狀。未幾,另二國人相繼現身,引介後懇邀入旁之居處敘談, 國父婉拒,遂半推半拉入門,門鏈立下,頓知陷阱,後果悉此屋即清使館。一人厲聲令 國父上樓,囚錮一室,一洋人當下審訊,後知乃馬格里爵士。十四日,路旁挾持 國父之鄧氏告以使館正備專船載歸中國行刑。期間, 國父圖遊說兩位打掃洋工為其轉便條予康德黎、孟生,皆入館員手,又圖由窗戶擲求救便條予鄰屋,亦為館員所獲,館員遂以螺旋釘固定窗櫺,不得開啟。

倫敦 Portland Place 四十九號清廷使館外貌

國父被幽禁於清廷使館三樓之房間外貌

幽禁 國父房間小景之一

幽禁 國父房間小景之二

倫敦 Portland Place 四十九號淪中共使館今貌。圖片來源:Wikipedia

黑手

馬格里任使館英文秘書長,至一八九六年已掌此職二十年之久。能得清廷信賴若此,必深諳政術,復忠貞不貳。十月十一日禁錮 國父後,馬格里即親自審訊,並告知總理衙門出令予扣留並遣返中國。馬格里命 國父書函寄宿地址索其行李,冀搜獲同黨名冊。國父佯稱僅師孟生暨康德黎知其居址,馬格里乃允修函,實一戲弄耳。館員皆稱馬格里為馬大人,猶稱公使龔照瑗為龔大人,亦可見其輕重。

馬格里爵士 Sir Halliday Macartney 遺影

馬格里爵士 Sir Halliday Macartney

馬格里爵士(一八三三至一九零六),蘇格蘭人,清使館英文秘書長,掌實權,僅次公使龔照瑗。倫敦清使館自一八七七年成立,馬格里即任英文秘書長,至一八九六年 國父蒙難,馬格里已於使館任職二十年矣,自是老成遠謀之士,深得清廷信任。

馬格里就讀愛丁堡大學醫學院,一八五五年參加英國土耳其部隊醫療組,一八五八年完成學業,考入軍事醫療部,任外科助理軍醫,分派第九十九軍團,駐印度,一八五九年駐中國。

馬格里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嘉定戰役,一八六二年自英軍退役,入洋人傭兵部隊「常勝軍」。一八六四年李鴻章命建辦中國首座兵工廠-蘇州洋炮局,而國人熟悉之福州馬尾船政局,兩年後至一八六六年始創立。

一八六四年十二月馬格里娶太平天國納王郜雲官之女為妻,開異國婚姻之先河,育三子一女。一八六五年李鴻章任兩江總督,命遷洋炮局至南京,名金陵機器局,又命赴天津檢察大沽炮臺。一八七五年李鴻章聘馬格里赴英任職中國首座歐洲公使館,首任公使為郭嵩燾。

馬格里與清廷淵源至深,以上略見。現受聘使館,自得執行清廷政策。馬格里於一九零五年十二月退休,任職公使館二十九年,自受聘「常勝軍」計,服務清廷四十四年之久。 

「馬格里爵士傳」封面,Demitrius C Boulger 撰

「馬格里爵士傳」內頁,Demitrius C Boulger 撰

馬格里於南京創辦之兵工廠 - 金陵機器局

馬格里族祖馬戛爾尼伯爵畫像,Lemuel Francis Abbot 繪

馬格里族祖馬戛爾尼伯爵,一七九二年任英國赴中國首任大使,謁見乾隆皇帝,冀求中英通商。乾隆敕諭英王,拒絕通商,文曰:

「其實天朝德威遠彼,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

馬戛爾尼雖未完成任務,中英官方首次接觸,已足留名外交史。後人馬格里受聘清使館駐英,亦屬歷史趣事。 

十八世紀洋人眼裡之乾隆皇帝

祈禱

國父致香港區鳳墀信箋,論倫敦蒙難

國父致香港區鳳墀信箋,論倫敦蒙難。

國父倫敦蒙難後,致香港道濟會堂區鳳墀信箋,詳述經過。信云:

「啟者,弟被誘擒於倫敦,牢於清使館,十有餘日,擬將弟綑綁乘夜下船,私運出境,船已賃備,惟候機宜。初六、七日內,無人知覺,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無再生之望,窮則呼天,痛癢則呼父母,人之情也。弟此時惟有痛心懺悔,懇切祈禱而已,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而然,自云此祈禱有應,蒙神施恩矣。然究在牢中,生死關頭,盡在能傳消息於外與否耳。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戶俱閉,嚴密異常,惟有洋役二人,入房中一二次,遞傳食物各件。然前已託之傳書,已為所賣,將書交與衙內之人,密事俱俾知之,防範更為加密。而可為我傳消息者,終必賴其人。今既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禱,使我安慰,當必能感動其人,使肯為我傳書。次早他入房中,適防守偶疏,得乘間與他關說,果得允肯。然此時筆墨紙料,俱被搜去,幸前時將名帖寫成數言,未曾搜出,即交傳出外,與簡地利、萬臣兩師。他等一聞此事,著力異常,即報捕房,即稟外部。而初時尚無人信,捕房以此二人為癲狂者,使館全推並無其事。他等初一二日,自出暗差,自出防守,恐漏夜運往別處。

初報館亦不甚信,迨後二人力證其事之不誣,報館始為傳揚,而全國震動,歐洲震動,天下各國亦然,想香港當時亦必傳揭其事,倫敦幾乎鼓噪,有街坊欲號召人拆平清使衙門者。沙侯行文,著即釋放,不然特使臣人等,逐出英境,使館始懼而放我。此十餘日間,使館與北京電報,往來不絕,我數十斤肉,任彼千方百計而謀耳。幸天心有意,人謀不臧,雖清虜陰謀,終無我何,適足以揚其無道殘暴而已。虜朝之名,從茲盡喪矣。弟現擬暫住數月,以交此地賢豪,弟遭此大故,如蕩子還家,亡羊復獲,此皆天父大恩。敬望先生進之以道,常賜教言,俾從神道而入治道,則弟幸甚!蒼生幸甚!」

簡地利即康德黎,萬臣即孟生。 

國父臨生死,自言:「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而然,自云此祈禱有應,蒙神施恩矣。」 坦蕩破死,不惑不懼,西法祈禱,中法養氣,殊途同歸。

區鳳墀長老遺影

密訊

十月十六日,國父再設法說服英籍打掃工柯爾 Cole,遞送求救密訊予康德黎。 國父以清廷濫殺基督教徒為由,解釋囚禁使館,並舉土耳其屠殺阿美尼亞基督徒為例。十七日,柯爾承諾代送密訊,同日,康德黎接獲一匿名求救信函。 國父撰書稱柯爾太太寫信求救,後經查證,乃霍維太太 Mrs Howe 所寫,霍維太太亦清使館內之英籍清潔工。十八日,柯爾攜 國父密訊拜訪康德黎,密訊分別寫予兩張 國父名片。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一正面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一正面

文曰: 
 
“To Dr. James Cantlie,
   46 Devonshire St.”

譯文:

「致康德黎醫生,
    覃文省街四十六號。」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一背面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一背面

文曰:

“I was kidnapped into the
Chinese Legation on Sunday,
I shall be smuggled out from
England to China for death.
Pray rescue me quick?”

譯文:

「余於星期日被綁入中國使館。
余將被偷運離英赴中國處死。
請速救我?」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二正面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二正面

文曰:  

“To Dr. James Cantlie
46 Devonshire St.
Please take care of the messenger
for me at present, he is very
poor and will lose his work by
doing for me.”

譯文:

「致康德黎醫生,
覃文省街四十六號,
請於此刻照顧這位信使,
他非常貧困,他為我做
此事會失去工作。」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二背面

國父被幽禁,求助康德黎手書名片之二背面 

文曰:

“A ship is already charter
by the C. L. for the service
to take me to China and I
shall be locked up all the
way without communication
to anybody O! Woe to me!”

譯文:

「中國使館業已包租一艘船舶
押解我去中國,途中我將會被
獨自囚禁,無法與任何人接觸。
可歎!可悲!」

於此千鈞一髮,急書求救之際, 國父尤言:「請於此刻照顧這位信使,他非常貧困,他為我做此事會失去工作。」可見 國父本性忠厚真誠,仁愛為懷,深恐危害拔刀義助之士,若此襟懷,千萬人中得幾?

援救

十月十七日星期六。

康德黎接獲霍維太太求救信,大驚,想倘能拜訪馬格里,事必迎刃而解,查其私宅地址,得 Harley Street 三號,急赴,已深夜十一時十五分,觀其外景,似無人居住,附近站崗警察稱屋已空置半年。康德黎遂赴警察分局及總署,分別報案,聽者甚疑,無所為。

十月十八日星期天早晨。

康德黎與友商討或經倫敦中國海關辦事處私下溝通,時中國海關乃英人主持,不成。再赴馬格里庽,冀能追尋現址,無所獲。遂赴孟生醫生寓,門外巧遇柯爾,蓋柯爾抵康德黎寓,告悉已往孟生寓,隨往。既交 國父手書名片密訊,柯爾更言馬格里本為黑手,見之無益,而使館船二日後啟航,眾人驚愕。康德黎與孟生即赴外交部,週日僅能留簡錄待覆。孟生則獨入使館索見 國父,館員謂絕無此事,孟生亦幾為所蒙。康德黎恐使館偷挾 國父上船,決覓聘一私人偵探監視使館,幾經週折,至半夜終得一人。是夜復詳述 國父蒙難於泰晤士 The Times 報館。

十月十九日星期一。

康德黎再赴外交部作正式筆錄,而外交部查閱船舶紀錄,證非子虛烏有,乃派遣六位偵探分佈使館外。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四。

地球報 The Globe 記者訪問康德黎,時泰晤士報尚未刊登新聞。英外交部次長山德森 T. H. Sanderson 亦致函馬格里,命往謁外長沙里士堡侯爵 Lord Salisbury,報告此事。當日地球晚報首刊 國父蒙難,朝野大譁。

救助國父之柯爾先生於霍爾龐地鐵火車站留影,一九一五至一九二零年間攝

康德黎爵士暨夫人合簽照相

康德黎向英國政府報案所用之 國父照相

一八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康德黎談 國父蒙難信箋之一 。圖片來源:倫敦 Wellcome library

一八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康德黎談 國父蒙難信箋之二。 圖片來源:倫敦 Wellcome Library 

孟生爵士 Sir Patrick Manson 遺影。圖片來源:Wikipedia

英國地球報 The Globe 報紙首刊 國父蒙難

釋放

十月二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四時三十分。

館員進室語 國父:馬格里欲與君下樓一談,並請攜帶大衣、帽子與靴子。入地下室,赫見康德黎與二英人,一為外交部專員,一為警察總署偵探長。馬格里交付 國父,握手道別,令眾人自使館後門出。

國父撰「倫敦蒙難記」論:馬格里安排英政府人員自使館後門出,實僅中國人能心會之刻意侮辱。

館外人群擁擠,速赴警察總署陳案,記者尾隨,採訪不絕,是晚留宿康德黎寓。

十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馬格里為此事撰文泰晤士報辯解,謂 國父自願進館,始遭扣留。

國父獲釋步出清廷使館圖

獲釋後 國父頻赴大英博物館圖書館閱讀圖

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五日, 國父赴大英博物館圖書館閱讀之申請表印本,沈大使呂巡贈貽

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 Felix Novus 撰「國父蒙難」之一。圖片來源:archive.macleans.ca 

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 Felix Novus 撰「國父蒙難」之二。圖片來源:archive.macleans.ca 

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 Felix Novus 撰「國父蒙難」之三。圖片來源:archive.macleans.ca 

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 Felix Novus 撰「國父蒙難」之四。圖片來源:archive.macleans.ca 

撰書

國父以英文撰寫 “ Kidnapped in London ”,由 J.W. Arrowsmith 與 Simpkin, Marshall, Hamilton, Kent & Co. Ltd. 兩家出版商合作出版。據 國父致柯克信箋所書日期,可知首版日期必於一八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前,推測首版為一月至二月間。

所知以上兩家出版商於一九一一年,再版是書,是否二版,嘗待考研。

民國元年五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中譯本,由甘作霖翻譯,名「倫敦被難記」。

一九六九年,英國中國協會 China Society 再版是書,康德黎長子肯尼斯 Kenneth 撰寫序文,時任中國協會主席。

一八九七年「倫敦蒙難記」首版封面

一九一一年「倫敦蒙難記」二版封面。圖片來源:Holybourne Rare Books 

一九六九年「倫敦蒙難記」三版封面

一九六九年「倫敦蒙難記」三版內頁

國父孫中山致柯克 (Cooke) 信箋,內容涉「倫敦蒙難記」書

國父孫中山致柯克(Cooke) 信箋
內容涉「倫敦蒙難記」書

一八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書於倫敦

信云:

“ 8 Gray's Inn Place  
   Holborn W.
   Feb. 22nd 1897

   Dear Mr. Cooke
   The book on account
   of my kidnapped in London which
   you received by post is from
   me, but I think I forget to insert
   my initial on its title page.
   I shall be free in any evening
   this week except Friday and
   shall be very pleased to spend
   an evening with you. When you
   want me to come let me know
   and direct my way.
 
   Yours very truly,

   Sun Yat Sen ”

譯文:

「敬愛柯克先生:

    您從郵政局收到關於我在倫敦被綁架的書,
    是我寄贈,可是我想到我忘記在扉頁簽名。
    這星期除星期五以外,任何夜晚我都有空,
    我會很高興與您相敘。
    請告知您希望我哪一天來,並請指引路途。

    您忠實的孫逸仙。」 

張光賓書「中華民國萬歲」於國父信箋册頁扉頁

張光賓書「中華民國萬歲」於國父信箋册頁扉頁

引首:

「中華民國萬歲。
 九九張光賓」

鈐印:「張光賓印」,「子寰」,「任自曉」。

張光賓 (一九一五至二零一六年),字序賢、子寰,四川人。畢業國立藝專國畫科,民國三十六年任昌圖縣政府主任秘書,陸官第三軍官班教官。民國三十七年來臺,服役陸海軍達二十年。民國五十八年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任研究員。民國九十九年榮獲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九屆行政院文化獎,民國一百零四年,榮獲一等景星勳章。著「中華書法史」、「讀書說畫:臺北故宮行走二十年」、「元四大家年表」等。

後記

國父壯年倫敦蒙難,年三十一,時康德黎長十六歲,年四十七。民國元年一月一日 國父任臨時大總統,一月二十一日,嘗致信康德黎告其感念。 國父歿於民國十四年 (一九二五年),康德黎則歿於一九二六年,相隔僅一年。民國十八年 (一九二九年) 六月一日,國府於南京舉行奉安大典國葬,康德黎長子肯尼斯受邀代表家族出席。

民國元年一月二十一日,國父致信康德黎,時已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圖片來源:倫敦 Wellcome Library

二零一二年下旬,康德黎曾孫,肯尼斯之孫約翰於敘利亞被「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綁架,其組織英文名字為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ISIL) 亦作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 (ISIS)。轉瞬八年,生死未卜。約翰職戰地記者。

百年前康德黎力助 國父脫險,國人受惠至深,百年後約翰被綁,中國有思源者伸其援手否?

二零一二年康德黎曾孫約翰被 ISIL 綁架。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二零一二年康德黎曾孫約翰被 ISIL 綁架。圖片來源:Daily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