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
「國民革命忠烈祠祭祀」 影片
伍部長世文致辭
抗戰海報四屏,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製
先總統 蔣公遺影先總統 蔣中正 (一八八七至一九七五),字介石,幼名志清,浙江奉化人。光緒三十三年 (一九零七年) 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赴日本留學。翌年入東京振武軍事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國父孫中山。
宣統三年 (一九一一年) 武昌起義回國,任滬軍團長。民國二年 (一九一三年) 二次革命失敗,逃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廣州叛變,護衛 國父孫中山脫險。民國十三年任黃埔軍校首任校長,民國十五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翌年發動清黨運動,國共分裂。民國十七年完成北伐,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國民政府主席。
民國十九年始,領導剿共戰爭,至民國二十五年西安事變止。翌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領導全國抗戰八年,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共黨叛變,剿共戰爭失利,民國三十八年退守台灣,力行三民主義,復興中華文化,創中華民國中興之局勢。
蔣公於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發表 「廬山聲明」,抗日戰爭全面展開
先總統 蔣公手書 「發揚民族精神」先總統 蔣公手書 「禮義廉恥」
先總統 蔣公手書 「臥薪嘗膽」
先總統 蔣中正手批 「中國政府宣言」 手稿,王亮疇院長舊藏 民國二十九年 (一九四零年) 六月十四日,德軍突破法國馬奇諾防線,攻佔巴黎,六月二十二日法國政府與德國政府簽署停戰協議。六月二十日法國受日本指示,關閉滇越鐵路對華交通。「中國政府宣言」 即是針對此事件。二十四日,日本另要求英國封閉滇緬公路對華交通,英國政府旋宣佈自七月十八日起,實施禁運三個月,中國對外交通幾乎完全斷絕。
* 括弧內文字為先總統 蔣中正之手批字跡。
文曰:
「中國政府宣言法屬越南,在地理 (與交通上),彼此素有密切之關係。就商務與經濟需要而言,互得調 (劑) 之利益,已歷有年所,故彼此亦有不可分離之勢。越南 (尤) 為我國之國際交通路線,於我國之繁榮與安全,均有莫大之關係。
中國與法國,關於法屬越南,已訂有數種條約。其最近者為 『中法規定越南及中國邊省關係專約』,此約訂立於一九三零年五月十六日,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二日發生效力,依照此條約之規定,法國允許各種貨物通過越南,軍械及軍火包括在內,其第六條且明白規定 『凡中國政府所装運之一切軍用物品以及軍械軍火,通過東京境內時,均應免纳任何稅捐』。國際聯合會歷次決議案,凡會員國,法國在内,(均) 應避免足以滅少中國抗戰能力之任何行為,並應考慮各別可能援助中國至如何程度。中國政府鑒於法國所負上述之特定義務,有 (要求) 其履行義務及維持越南國際交通路線之權,(惟年來) 以法國所處 (環境) 之困難,(故體諒法國政府之苦心,對於) 軍械 (與) 軍火 (皆不要求通過) 越南。此為中國政府最友好之表示亦為最大之容忍。 中國政府既已遷就法國政府之意,委曲求全,乃法國政府今竟報以禁止各種物品通過越南,實行封鎖中國之重要出入口路線,(甚至斷絕我國際交通) 此項禁令所發生之影響,(至) 為嚴重。中國政府自不得不視為 (最不) 友誼 (之) 行為,而為中國國民所不能容忍者。蓋法國 (對) 於其親善之友邦,(施以封鎖),已屬毫無理由,若論其對於條約及國際聯合會所負之義務,則更不待言。
法國政府此次突然變更其態度,勢必獎勵遠東和平之破壊者,中國政府對於此事,(不能不有適當之處置,須知) 日人在亞洲或太平洋 (上) 任何區域,如有 (軍事) 使 (略) 行 (動,無論其出於如何方式,而我) 中國政府深信其 (惟一) 之目的 (乃) 為消滅中國之生存及獨立,(故日本在亞洲及太平洋上各地,如其有任何之軍事行動,以及其妨礙我中國正當權利,尤其與中國經濟交通密切相關,中國為生存獨立與保全權利計,不能不由日本強逼
而採取此種局勢必要措施之權,特此宣言。)「擁護領袖」 海報,江西省婦女指導處
抗戰海報兩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部製
中華民國空軍軍徽
中華民國中央航空學校暨飛機場於杭州筧橋之位置圖
中華民國中央航空學校暨飛機場於杭州筧橋之空照圖
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於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暨飛機場上空飛行
中華民國中央航空學校外觀
中華民國中央航空學校之旗桿基座刻有精神標語:「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蔣公、蔣夫人、陳納德司令合影,攝於民國三十一年。蔣夫人於民國二十五年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組建中國空軍,被空軍譽為「中國空軍之母」
美國志願航空隊榮譽司令蔣夫人暨陳納德司令合邀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行員,參加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府邸舉行慶祝美國國慶派對之邀請卡
蔣公暨蔣夫人於中央航空學校閱兵之影片
高志航烈士遺影
高志航烈士 (一九零七至一九三七),原名銘久,字子恆,遼寧通化人。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年)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派赴法國習飛機駕駛,專修驅逐機專科,改名志航。民國十六年回國,任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隊員及教官,後入杭州筧橋中央航校高級班。民國二十三年,任空軍第四大隊中校大隊長,翌年赴義大利,一年後回國。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淞滬戰爭爆發,十四日,志航大隊長擊落日機一架,為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十五日,又擊落日機兩架,授空軍驅逐機上校司令,第四航空大隊命名 「志航大隊」。十日,擊落日機一架。十一月二十一日,日機轟炸周家口機場,剛登座機即被擊殉國,追授少將軍階。
高志航烈士子耀漢敬書「中華民國萬歲」高志航烈士子耀漢恭錄父語:
「身為空軍怎能讓敵人的
飛機,飛在我們的頭上!」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九日 「湖南國民日報」 報導盧溝橋事變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駐守盧溝橋之中國士兵
吉星文烈士遺影
吉星文烈士 (一九一零至一九五八) ,字紹武,河南抉溝人。民國十三年 (一九二四年) 投考陸軍獨立第八混成旅,任學兵,歷任排、連、營長。
民國二十二年任第二一九團團長,民國二十六年五月,駐防宛平縣,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力戰來犯日軍,三週後移防保定。民國二十八年參加鄂北戰役,民國三十五年任第七十七師第三十七旅旅長,民國三十八年任第七十七軍軍長,撤退來臺。
民國三十九年任第五十軍戰鬥團團長,民國四十一年任第七戰鬥團團長,民國四十四年任澎湖防衛司令部副司令,民國四十六年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民國四十七年八月金門八二三戰役爆發,共軍炮擊金門,重傷殉國,追晉陸軍二級上將。吉星文烈士子民立敬書「中華民國萬歲」
吉星文烈士子民立恭錄父語:
「生在國家危難之際,做一個打不倒的英雄,
為社會扶正氣,為國家爭光。」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日軍攻佔南京,城牆化為廢墟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日軍坦克車隊駛入南京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始,日軍進行大屠殺,三十萬平民遇難,暴行存證
蕭山令烈士遺影
蕭山令烈士 (一八九二至一九三七) ,字鐵儂,湖南益陽人。入湖南陸軍小學、保定陸軍官學校。
民國十五年 (一九二六年) 隨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團附、參謀職。民國二十一年,南京成立憲兵司令部,任總務處處長,民國二十五年升少將參謀長,同年任副司令,升陸軍少將。
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任代理憲兵司令兼首都警備司令、南京市市長等職。淞滬淪陷,日軍攻南京,十二月十二日,授命突圍撤退,軍民渡河,蕭山令司令誓與南京共存亡,滯留與敵激戰,彈盡援絕,舉槍殉國。
蕭山令烈士孫慶國敬書 「中華民國萬歲」
蕭山令烈士孫慶國恭錄祖父語之一:「誓死捍衛南京與中山陵同在」
蕭山令烈士孫慶國恭錄祖父語之二: 「授命拱衛首都,防守無方,無以對黨國! 殺敵不力, 無以對金陵老小! 貪生怕死,俯首稱奴, 何臉見江東父老!」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八月十四日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四日,韓國金學順女士挺身承認自己曾是日軍慰安婦,並控訴日本政府罪行,成全球首位慰安婦證人,故八月十四日定為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俘虜四十萬婦女作性奴隸,偽稱「慰安婦」。
中國婦女約二十萬人,其中臺灣婦女約一千二百人。歷年慰安婦控訴日本政府,要求道歉及賠償,一律遭受日本政府拒絕。卓天妹女士,慰安婦。民國十三年生,海南陵水人。十八歲被日軍俘虜,關押於組關軍部,充當日軍慰安婦三年。
高銀娥女士,慰安婦。民國十三年生,山西盂縣人。民國三十一年被日軍俘虜,關押於炮台,遭極度性摧殘,終身不育。
郭喜翠女士,慰安婦。民國十五年生,山西盂縣人。十五歲被日軍俘虜,折磨致病,家人急救,未嘗治癒即遭日軍擄回,返覆四次,後精神失常。
雷桂英女士,慰安婦。民國十七年生,江蘇南京人。九歲遭日軍強姦,十三歲被日軍俘虜,為南京慰安婦站首位指證日本政府罪行之慰安婦。
林沈中女士,慰安婦。民國十六年生,臺灣花蓮太魯閣族人。十七歲被日軍俘虜,強暴後關押於太魯閣營區,當日軍慰安婦年餘。
鄭陳桃女士,慰安婦。民國十一年生,臺灣臺北大稻埕人。十九歲被日軍騙赴印度安達曼小島,職稱護士助理,實淪慰安婦,關押於安達曼慰安所,後再關押於馬來西亞柔佛港慰安所,日本投降返臺。
%E6%8A%97%E6%88%B0%E6%B5%B7%E5%A0%B1%E5%9B%9B%E5%B9%80%EF%BC%8C%E5%9C%8B%E6%B0%91%E6%94%BF%E5%BA%9C%E8%BB%8D%E4%BA%8B%E5%A7%94%E5%93%A1%E6%9C%83%E6%94%BF%E8%A8%93%E9%83%A8%E8%A3%BD-2.jpg)
抗戰海報兩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部製